您的位置 >>首页>图片新闻
|
汇聚文史力量 讲好海淀故事——“《海淀史志》主题文化沙龙2020”成功举办
|
【作者】 马坤 2020-11-16
|
为活跃学术气氛、促进行业内外交流,提升《海淀史志》办刊质量,11月11日,结合2020年北京市史志宣传月海淀系列活动安排,区史志办推出“《海淀史志》主题文化沙龙2020”活动。二轮区志各位副主编,驻区高校教授、学者,相关市、区公园研究员,北京民俗文化研究者,海淀文史爱好者及区史志办相关人员,共计50余人齐聚一堂。活动由区史志办主任李强主持。 《海淀史志》创刊于2006年,始终秉持真实性、准确性、可读性的办刊理念,依托文史专家资源集中的区位优势,14年来累计出版77期,陆续推出30多个专栏,其中2020年出版7期,共刊登80余篇文章,约60万字,涉及作者50多位。2017年,《海淀史志》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实现并促进了海淀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社会传播。 首先,区志编研室主任田颖、《海淀史志》执行主编宁葆新就办刊和刊物编发情况向与会人员做以详细介绍。随后,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彭援军的精彩发言将大家带入了沙龙重点发言环节,他认为要在整体设计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特别是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强化海淀红色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户力平以《如何提升刊物的厚重性》为题,从深入民间发掘新史料、关注口述历史、重视古村落遗址考察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北京史学会会员祁建解读了史志研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联动关系,认为办刊应力求将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老百姓实际相结合。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张文大分享了写作心得和经验,提出要注重思想性、语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海淀文史研究者吴剑群以曹雪芹与西山、纳兰性德在海淀为例,就提升专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办刊模式,扩大期刊影响,成为沙龙自由发言环节交流的热点,二轮区志副主编徐文华、艾春吉,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勾超等众多作者围绕培养青年作者、树立开放思维、深入社区宣传、注重实地考察、挖掘民俗文化等话题畅所欲言,同时,多名学者还就史志工作服务中心、资政育人方面发表见解。 李强主任在总结中强调,一是对与会文史研究者、爱好者的长期关注和支持再次表示感谢。二是切实提升办刊能力,讲好海淀故事。区史志办将对大家提出的真知灼见及时汇总采纳,在提升准确性、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增强该刊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三是继续打造交流平台,服务中心工作。此次沙龙云集老中青三代,多视角阐述了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有效路径,对史志文化传承和工作方法创新具有促进意义,区史志办将不断完善交流长效机制,壮大史志队伍力量,通过研讨座谈、读书会、沙龙、实地考察、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学术视野,以更多研究成果夯实海淀“两新两高”战略的史志基础。 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一同前往救死扶伤纪念坛、黑龙潭及龙王庙参观考察。 |
版权所有(C) 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京ICP备05083640号
地址: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1号
电话:综合办公室01088487032、党史研究室01088487038、区志编研室01088487046 邮编:100195
邮箱:hdshizhi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