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图片新闻
|
《北京市海淀区志(1996-2010)》复审会召开
|
【作者】 刘江英 2018-02-01
|
1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志(1996-2010)》复审会在海淀区政府召开。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玲,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恒彬,《北京市海淀区志(1996-2010)》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出席会议,一轮志书主编、二轮志书顾问、海淀区政协原主席张宝章,市志办区县指导处有关人员、15个区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代表和区志编辑部、区史志办工作人员约50人参加。 会议由海淀区史志办主任李强主持。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海淀区志(1996-2010)》主编周来升从队伍组建、业务培训、设计编目、收集资料、编辑资料长篇、撰写初稿、统编初稿、审核修改志稿等阶段全面介绍了二轮修志工作情况。海淀区统计局和文化委代表区志编纂委员会成员提出评审意见,表示《海淀区志(1996-2010)》特色体现得非常鲜明,时代特点也非常突出,客观真实全面反映了1996年-2010年间海淀区快速发展历程,特别是针对海淀区是文化大区、教育大区、科技大区的特点,详细记录了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海淀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评审小组成员张恒彬代表复审小组和北京市地方志办提出复审意见,认为《海淀区志(1996-2010)》复审稿政治观点正确,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断限内海淀区在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符合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坚持述而不论,志稿体例科学严谨;注重使用原始资料,资料真实、准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行文规范,语言简洁、朴实,记述文字流畅。复审稿达到二轮志书的要求,建议区志编委会通过复审。同时,《海淀区志(1996-2010)》具备打造精品佳志的基础,建议下一步认真吸取评审意见,争取打造成一部精品佳志。 陈玲主任指出,海淀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体现了大区对文化建设、创新工作、改革工作的重视,下一步要着眼于地方志的长远发展,把地方志工作从一本书向一项事业转型。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常态化工作的建设。志书强调留住历史记忆、传统文化和乡土故事,质量要体现在价值上,服务于实际工作,服务于现在和未来,海淀区史志办结合“三山五园”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等实际工作,出版一批地情资料、地情书,在开发利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全市方志工作有借鉴和推动的作用。加强编委会和主编工作制度建设,拓展、延伸史志办工作职责。落实修志为用,建立日记月报年鉴志书制度,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要按照复审会的要求,继续提高志稿质量,朝着精品志书方向努力。 孟景伟代表编委会宣布《海淀区志(1996-2010)》通过复审。同时指出,区史志办要结合改革开放40年、中关村发展40年,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海淀区志(1996-2010)》,使志稿能够充分反映海淀发展历程中的历史痕迹、历史脉络,体现海淀的历史文化表达,在海淀区构建新型城市形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核心区过程中有史可存、有史可鉴,更好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发挥资政作用。根据市方志办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开发利用,把地方志纳入公务员、干部及中小学地情教育培训内容。为海淀区构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的历史新方位,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做出新的贡献。
|
版权所有(C) 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7号
电话:010-82510457、010-82510071 邮编:100089 邮箱:hdshizhiban@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科锐博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