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人文历史>遗址调查>革命遗址
|
清华大学吴晗雕像
|
【作者】 2012-07-27
|
![]() 清华大学吴晗雕像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上溪镇人。1927年秋考入杭州浙江大学。一年后浙大停办,复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吴晗先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1937年,吴晗任云南大学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4年当选民盟中央委员。1946年8月,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1948年8月中旬,为躲避国民党的搜捕,在中共地下党组织敦促和安排下,他离开清华园,11月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和鼓励。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出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随后于1968年3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吴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1984年,在吴晗先生诞辰75周年,清华大学决定在校园内近春园遗址内建造吴晗纪念亭,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亲笔为纪念亭题写“晗亭”两个大字,1984年10月26日纪念亭落成。1984年10月27日,清华大学举行了“晗亭”落成典礼。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制成匾额,高悬亭中。1986年4月27日,吴晗像在近春园“晗亭”北侧落成。为青色花岗岩质,像高2.8米,座上刻有吴晗生平事略。吴晗先生手持书卷,神采奕奕,庄重祥和。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得蒂设计制作。
|
版权所有(C) 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7号
电话:010-82510457、010-82510071 邮编:100089 邮箱:hdshizhiban@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科锐博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