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当前信息
区史志办开展地名文化考察调研
【作者】  曹沛函      2023-04-24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践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更好的记述地名文化,4月13日,海淀区史志办主任李强带队,实地考察《出警入跸图》中现海淀至昌平南口的相关遗址地名,深入调研海淀与昌平的历史文化关联,途经巩华城、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水关长城等地。区史志办全体人员参加调研。

  巩华城——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前身为明初所建行宫。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沙河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谒陵停留之处。正统元年(1436年)毁于洪水。嘉靖十六年(1537年)开始建城并重修行宫,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御赐名“巩华城”。清代巩华城、行宫逐渐冷落荒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巩华城遭八国联军抢掠焚烧。1939年夏洪水冲毁大部分城墙。现存4个城门洞、瓮城及部分城墙遗址。1993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巩华城是明代在北京与天寿山皇陵之间修筑的一座独具皇陵祭祀功能的城池,即专为大行皇帝停灵和当朝皇帝到天寿山皇陵祭祀而修筑的一座“寿皇城”,是天寿山皇陵区域附属的一座古城。其功能与北京景山寿皇殿相同。   

  

  巩华城遗址前合影(林琳 摄)

  明代修筑的古城具备有广、大、高、多四个显著特点,其中多指数量多、种类多,巩华城即体现了“多”的特点。明代古城除修筑有都城、府城、州城、县城和具有军事防卫性质的卫城、所城、城堡外,还专门修筑有祭祀帝陵的具有行宫性质的“寿皇城”巩华城。

  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满足国际化大都城的需求,开通白浮泉和白浮瓮山河,引水入通惠河,使元大都城与通州京杭运河对接,延长大运河的北线,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粮食物资运输问题。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早年撰文《白浮泉遗址整修记》时也称:白浮泉是“大运河的最上源”,且“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

  遗址整体呈现为“一泉三庙一楼”的格局。“一泉”指白浮泉遗址。白浮泉是大运河重要的源头,1990年成为北京市级文保单位。“三庙”指都龙王庙、龙泉禅寺、白衣庵(现已不存),其中都龙王庙是北京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敕建的龙王庙,为元代兴建,明洪武年间重修,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祈雨之所。它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配殿”组成,院内还有修庙记事碑刻五通,正殿内两侧的墙上绘有壁画,绘制时间大致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一楼”指古戏楼,已不复存在。

  考察白浮泉遗址石碑(林琳 摄)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建成是集文物、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既重现了明清时期“燕平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景观,更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及古代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

  水关长城遗址和詹天佑旧居——水关长城位于八达岭长城东段,因修建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京张铁路而截断。由抗倭名将戚继光督建,距今有400余年历史,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为防御外寇入侵,以水拒敌,形成关口,是古代战场上罕见的古代建筑,水关长城也因此而得名。水关长城地处关沟中部,东起“川字一号”,西至京张铁路,以奇、险、陡、坚著称。

  詹天佑旧居,位于水关长城脚下石佛寺村北坡,是在修建京张铁路中南口至岔道城段,总工程师詹天佑在施工现场的临时指挥部。在修筑该段铁路时,詹天佑曾在姬姓人家居住了三年,房屋现保存完好,于2003年改为詹天佑旧居陈列馆,供后人瞻仰怀念。

  《出警入跸图》是描绘明代皇帝骑马出京从德胜门出发谒陵,坐船返回皇宫的盛况画卷,沿途经过现海淀、昌平等军事驻地,如从巩华城往南一线的头拨、二拨、三拨、四拨、树村、北望(现在的东北旺、西北旺)等11处汛地(为了保证皇帝出行的安全,在巩华城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巩华城汛地”,并在“汛”下设“拨”,也就是在皇城到巩华城沿线设立众多的巡逻护军的哨所,以防不测。明末众巡逻护军溃散后逐渐形成的村落,人们就把原来的汛地“四拨”叫成了“四拨子”,后来在形成村落便以汛地名称作为村名使用)。朝代更迭、岁月变迁,现仅保留二拨子、四拨子相关地名。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李强主任表示:史志工作者要率先垂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脉传承的载体。海淀区史志办全体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立足海淀、辐射北京,分析地名的历史与现状,思考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做到讲好海淀故事、传承历史文明、传播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要当好传承者、争做领头雁。

  

  

  

版权所有(C) 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京ICP备05083640号

地址: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1号

电话:综合办公室01088487032、党史研究室01088487038、区志编研室01088487046   邮编:100195

邮箱:hdshizhiban@163.com